从唤名无反应到主动对视,CPS术改善大脑发育迟缓患儿眼神对视及认知能力_语言_小文_治疗

语言退化,也称语言倒退,是指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倒退现象。正常情况下,儿童应该逐渐学会并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技能和词汇。而语言倒退则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儿童出现了语言能力退步或停滞的情况。

在过往研究中,科学家们认为儿童语言退化与大脑发育相关,尤其是脑部特定区域的异常;或是与儿童孤独症也息息相关。

在过往研究中,科学家们认为儿童语言退化与大脑发育相关,尤其是脑部特定区域的异常。这类孩子可能会出现语言发展停滞或倒退,社交沟通障碍,重复性语言,认知落后等。

语言退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最重要的需要结合孩子的整体发育、行为表现及环境变化综合判断;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

CPS术打开患儿的“认知大门”

小文(化名)就是这类症状的孩子之一。小文在两岁多时,他的父母发现小文出现语言退化的情况,而且唤名没有反应,没有眼神对视交流,也不喜欢和同龄儿玩耍。

家属带着孩子在当地医院就诊,评估考虑为语言发育迟缓,期间进行了一年的康复治疗,但疗效不佳,小文家属选择暂停在当地康复治疗。今年小文家属带着小文来到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脑科中心,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帮助孩子改善语言倒退的情况。

展开剩余7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原神经外科主任、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微创神经外科科主任肖宏教授会诊患儿时,发现患儿现在4岁,呼名反应一般,只有短暂性的眼神交流,仍然没有自主有效语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大叫、摔东西,认知理解能力差等。

通过会诊,检查与评估,诊断为脑发育不全、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肖宏教授与脑科中心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患儿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即手术康复一体化方案。

考虑到患儿小文有过一年的康复治疗,对于外科手术选择颈动脉外膜剥脱术(CPS)。

肖宏教授介绍,通过剥除颈总动脉周围的部分交感神经网,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患儿的大脑血液供应,促进大脑的发育,减少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临床上可以全面改善大脑的功能,在改善言语障碍、认知落后等方面有一定效果。

手术非常成功。患儿所行的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切口较小,仅2~3cm,术中出血少。术后第二天,患儿就可以下床活动,正常进食。

术后七天里,患儿小文配合康复治疗。短短时间里,小文主动对视能力、回应,认知能力开始逐渐提高。

“孩子的对视能力有改变,以前不会吹泡泡,现在让他吹,他会吹了。还有现在跟他说话,他会听了,以前不会的。”小文父母分享这段时间里小文的变化。

专家有话说

一步步的改善提高,让小文家属看到了希望。肖宏教授强调,术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将进一步改善小文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为其未来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对于改善脑瘫脑病患儿的言语、认知及行为能力具有显著效果,但需结合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术后康复训练同样关键,需家长与专业团队密切配合,持之以恒,方能最大化治疗效果,助力患儿全面康复。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原理

通过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可使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扩张,增加颅内脑血流,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得一些处于临界状态的神经元细胞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功能,促进脑发育,全面改善患者大脑的功能。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适应症

(1)、脑瘫引起的扭转痉挛、语言、智力障碍

(2)、紧张性痉挛瘫、手足不灵活、行走不稳、流口水

(3)、核黄疸引起的痉挛瘫,共济失调、多动症等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手术过程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取双侧胸锁乳突肌中下内侧缘纵形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颈阔肌和颈前筋膜,暴露颈动脉鞘,分离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间隙,然后在显微镜下环切颈总动脉外膜2~3cm,切除神经周围结缔组织。

发布于:广东省
分享